我们都曾尝试在平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撰写文章。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的工具,更是锻炼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撰写一篇优质的范文呢?以下是一些优秀范文的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观测点地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在正午时刻达到最大,日出和日落时为零。

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是指太阳以平行光方式投射到与光线垂直的面上的辐射。云和海拔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通量的两个重要因素。云层能够反射大部分太阳直接辐射,而海拔地带由于太阳直接辐射穿过的大气路程较短,辐射通量被减弱。

漫射辐射通量密度是指来自整个天穹向下的散射和反射的太阳辐射之和。日出前后,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主要是漫射辐射。在高纬地区,漫射辐射常常是太阳辐射的主要部分,其通量受云的影响很大,随云量的增多而增加。

总辐射等于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之和。在阴天时,由于太阳被云遮挡,无太阳直接辐射,所以总辐射就等于漫射辐射通量密度。由于太阳高度和昼长随时间而变化,使总辐射也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多云和阴天时,日变化特征远不如晴天那样有规律。

太阳辐射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使得土温和气温也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温度周期性变化特征,通常以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和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来描述。一日中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即为日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称为年较差。

这是由于随着深度的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白天,地表很热后,热量向下传递被层层阻截,因而土壤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夜间,土壤降温也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所以土温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大约到1m左右深度土温无日变化。1m深度以下土温无日变化的土层称为日恒温层。由于热量向深层传播需要时间,所以位相随深度增加而落后。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了解:

(1) 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定方法和记录整理;

(2) 了解空气温度的测定方法和记录整理,帮助我们掌握测定方法和学会数据计算;

(3) 了解土壤温度的测定方法和记录整理。

通过实习要求掌握:

(1) 点温度表的安装;

(2) 温度表的读数和订正;

(3) 太阳辐射表的安装;

(4) 太阳辐射的测定步骤和计算;

(5)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地温表的安装;

(6)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表的读数和订正。

研究内容包括:

(1) 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观测和记录整理;

(2) 干湿球温度的测定;气温最低、最高温度的测定;

(3) 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的测定;

(4) 地面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高温度的测定。

研究区概况:

地点:西南林学院gx栋背后的林地。

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1) 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

(2) 总辐射和漫射辐射通量。

用测得的数据计算:

(1) 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

(2) 大气透明系数。

太阳辐射的观测和记录整理:

2023年气象观测实验心得与体会分享

(1) 仪器简介:测定太阳辐射通量的仪器有直接辐射表和天空辐射表。这类仪器多属热点型,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感应面,由于吸收辐射能而产生温差,通过热点锥的作用,热能转换为电能,用灵敏度较高的辐射电流表测出电流值。温差电流与辐射通量成比例。根据辐射电流表上的指示值,经换算求得相应的辐射通量密度,单位为calcm2,并换算为wm2。

(2) 安装:辐射仪表应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木板平台上,平台离地1.6m高。安装辐射电流表除要求水平外,附近不应有铁制物件、磁铁或其它电流表等。辐射电流表距离这类物体至少30cm以外。安装直接辐射表和天空辐射表要求水平,以及仪器东、南、西三面离开障碍物的距离应为障碍物的高度的10倍或以上,这样总年由日出到日落仪表都能受到太阳照射。注意直接辐射表还要求对准当地纬度和方位。

(3) 观测:每日观测次数随研究目的而定,如果需要计算辐射日总量,又无日射自记计,应在日出到日落之间,每小时观测一次。观测时间以当地的地方平均太阳时530、630、730………1730、1830进行。如有日射计,一日定时观测五次,即630、930、1230、1530、和1830.冬季,630和1830观测时间,如果处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可不必进行日射观测。

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

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 。式中:s是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h是太阳高度角。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α是纬度,δ是赤纬,ω是时角,都以度为单位,取一位小数。赤纬δ可以从日射观测常用表或天文年历表中查得。求某地、某时刻的δ植时需要订正,即年度订正,经度订正和时间订正。为了求得时角ω需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平均太阳时,加上时差订正得太阳时,把真太阳时化为角度,才是时角ω。真太阳时=地方时+时差,地方时=北京时+(该地经度-1200)[4min/(0)]。

总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

总辐射通量密度,一般用上述所得的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加上由观测取得的满射辐射通量密度之和。在没有直接辐射表的情况下,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中 nt和nd分别为总辐射和漫辐射测定中的电流值;fh为太阳高度角h时的订正系数,由检顶证中查得;a为换算因子a1或a2。

辐射日总量的计算:

台站上 计辐射算日总量的方法是梯形面积法,即以辐射通量为总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日变化曲线,该曲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就是辐射日总量。以小时为单位,分割为若干个梯形面积,这样便求得计算日总量的公式,以总辐射为例:式中 是总辐射日总量;st1,st2,……stn是每小时观测得到辐射通量密度;t0和to`分别为日出和日落时间;t1,t2,t3……tn是测定时间。式中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由下式求得,已知日出时间是:t0 = 5h18m,日落时间是:t0′= 18h42m,再把每小时总辐射(或其他辐射通量)测定值以及日出和日落时间均带入日总量公式,便可求得辐射通量的日总量,取一位小数。

大气透明系数的计算:

大气透明系数(p)的计算公式为p=(s′/s0)1/m,式中:s0是太阳常数;s′是垂直于太阳光线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由测定可得;m是大气质量,计算公式为;m=1/sinh 。

一、实习目的: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两天,20xx年12月8日中午两点在刘燕和张雁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商洛气象局,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12月9日中午两点半在张孝存和刘燕老师的带领下到东龙山气象站见习参观见习地面要素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

三、实习内容:

(一)商洛市气象局

12月8日,中午两点我们班乘8路公交朝商洛气象台进发。了解了商洛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种类及特点以及气象网络中心天气预报的形成与发布。

1、 商洛市气象局简介

商洛市气象局位于商洛市城区中心,主要承担商洛市各地气象站传输来的数据汇总与分析,并负责发布气象天气预报和灾害的预警报告。

在气象台我们首先向我们讲解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主要从商洛地形与气候特点,商洛市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各类灾害在不同季节中分布特征及防御重点,如何应对气候变暖,气象预报主要手段。

我市地处秦岭山脉东段,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形起伏较大,岭谷相间,峰峦叠嶂,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牛背梁海拔2802.1m,最低处商南梳洗楼附近海拔215.4m,相对高差2586.7m。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形似手掌,由北而有秦岭主脊,蟒岭、流岭、新开岭、鹘岭、郧西大梁都是典型的掀斜断块山,这些断块山发肓着不对称水系,境内沟壑交织,河流密布,在19293km² 的地域内,分布流长在10km 以上的河流240多条,主要有: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河流,这些河流从秦岭主脊开始分别向东、东南和南、方向注入黄河、汉江等流域。这些河流对我市气候调节、水汽供应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影响较大。另外我市这种结构复杂、山岭纵横交错、千沟万壑、浪起伏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利于西南暖湿空气流入和水汽的堆积。

1.2地质结构

商洛市按区域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震旦纪海侵之后,经印支运动,自北向南分阶段结束海侵,三迭纪末期受印支运动影响,秦岭整体隆升,地槽结束。燕山运动时期,沿西北—东南向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白恶纪末和新生代时期,发生了继承性断块差异运动,在山间形成了红色盆地,第四纪受新构造影响又发生断裂,盆地里红层发生断错和褶皱。这些间歇性断块分异运动特点,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且受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等五大河流及其它大小支流长期切割,形成结构复杂、山岭纵横交错,千沟万壑的山地地貌与断块掀升地质结构。外露基岩主要为片岩、板岩、千枚岩、片状灰岩、白云岩、砂岩、侵入岩第四系结构,散碎石岩广泛分布。由于地质作用,岩体呈裂隙发育,风化破碎,力学强度低,在降水和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影响下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 气候特点

我市从气候带上分析,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由于地形、地貌、构造复杂,山地起伏落差大,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山地立体气候和局地小气候明显,我市自北向南年平均气温11.0 – 14.0度,极端最高气温40.8度,极端最低气温-22.6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6—845毫米;部分县个别年总降水量高达1307mm(商南1964年),每年6—10月间降水量占全年的70%,年日照1870 - 2120小时,无霜期200天。区内秋季多雨,春冬易干旱,夏季暴雨频繁。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位于南北气候分界线边沿,横跨亚热和暧温两个过渡性季风气候带。辖区内呈垂直差异明显的半湿润山地气候特征。由于季风性气候具有不稳定特性,加上70年代后期全球气候逐步变暧等诸多因素,造成本市灾害频繁,常发生干旱、暴雨、冰雹、连阴雨、霜冻、寒潮等气象灾害。各类灾害有各自的特点,其灾害比重;危害程度;危害时段均不相同。由于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交替危害给经济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严重损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有的年份高达80﹪~90﹪。另外气象灾害又是其它自然灾害源,因为它可以导致洪水泛滥,山体滑坡,还会引起交通事故、森林火灾、以及经济作物的病虫害等。

历年给商洛市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是干旱,位列各类灾害之首,占总灾害比重的29.6%,其次是连阴雨,占总灾害比重的24.5%。位居第二位是暴雨和冰雹,大约占总灾害比重的17%和20%。第三位是寒潮、霜冻,只占总灾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