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通过投资所谓的“海外宣发套餐”,动辄数千元,便能让自家新闻亮相于海外主流媒体平台、时代广场大屏,甚至见诸西方知名纸质媒体。这条路径,近年来被不少企业视为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新策略。随着相关报道在国内传播,企业又以此作为噱头,吸引国内关注和流量。

然而,互联网用户并不知情的是,那些看似权威的“洋新闻”,往往出自海外公关公司构建的产业链,客户只需资金支持,即可完成内容的生产与推广。

“资金投入是进入这个渠道的关键。”曾在某知名企业负责海外推广的管程(化名)透露,海外宣发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海外宣发,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对国内企业或个体来说,跨文化宣传并不简单。面对不同文化、语言和媒体环境,海外宣发公司成为了连接国内外的桥梁。管程指出,公司之所以选择海外宣发公司,是因为直接与海外媒体沟通效率低下。他强调,海外宣发并非新鲜事物,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这一市场早已存在。

揭秘:几千元买‘洋流量’,糊弄了谁的眼?

不同企业或个人根据传播目标,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管程本人就曾利用美通社(PR Newswire)发布文章。事实上,国内多家中知名的海外宣发公司,如美通社、亚太资讯、朝闻通等,提供此类服务。

以美通社为例,官网显示其服务全球七万多家企业和机构,助其与媒体、业界、投资者等沟通,提升知名度。广州朝闻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朝闻通,则声称拥有国内外24000家媒体资源。

管程将企业海外宣发视为一种营销策略,并指出公众对此有认知偏差,误以为登陆外媒和时代广场大屏是高端操作,实际上这些渠道并不难以触及。

在网络购物平台和社交平台上,轻易就能找到提供海外宣发服务的公司。一些公司更是打出“全球媒体传播”“外媒宣发”的旗号,列出包括雅虎全球、谷歌新闻等在内的多家海外平台。

记者以产品宣发需求为由,联系了一家宣发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可提供400多家海外媒体的宣发服务,并推荐了一款5999元的宣发套餐。

然而,这种“洋流量”并不总是可靠。市场中存在诸多乱象,如宣发稿件审核标准缺失,一些企业甚至涉嫌发布虚假新闻。

专家指出,网络受众应提高警惕,海外宣发只是营销手段之一。浙大城市学院教授郭晴认为,只要内容不违法,这就是一种企业品牌营销策略。但她提醒,受众应增强判断力,不被海外宣发所误导。

揭秘:几千元买‘洋流量’,糊弄了谁的眼?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则认为,海外宣发的国内反向宣传属于广告行为,受《广告法》约束。如有夸大事实的虚假宣传,将承担法律责任。此外,若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构成有偿新闻,则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