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香港市场迈出了决定性一步。昨日上午,其公开认购正式开启,每股12至13.5港元的背后,是高达13亿美元的融资,以及被誉为“全球互联网第二大IPO”的瞩目成就。新一轮财富传奇随之启动。然而,对于我国互联网行业而言,阿里巴巴上市带来的马云个人财富增长,或诞生的IT新贵,并非核心所在。更关键的是,阿里巴巴IPO所反映出的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的期待与重新评估,这可能预示着产业新一轮的高潮来临。

阿里巴巴已获得超过600亿美元的机构认购。(资料图片)

造就近千位百万富翁

从路演启动起,香港股市的多项纪录被接连刷新——首日机构认购额超过15倍,冻结资金约100亿美元;24个月的最长锁定期;机构认购总金额超过600亿美元,总计50倍……这对阿里巴巴员工来说,预示着一轮突如其来的财富增长。据其公布的招股说明书,并未透露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持股详情。

依据联交所规定,持股超过5%需公开披露,因此马云个人持股很可能低于5%,这与我国网络概念股的财富路径迥异:不是个别富豪,而是全体员工共同致富。

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包括董事)共持有4.04亿股股份、3919.17万股认股权和25.08万股受限股权,总计4.435亿股,平均每名员工持股9.05万股,将诞生近千位百万富翁。

更重要的是,这将对阿里巴巴的客户群体产生影响。香港投行的消息透露,对机构投资者而言,阿里巴巴最终能否成为“亚洲GOOGLE”并不重要,他们更看重的是阿里巴巴及其客户群体,即我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洗礼,一旦掌握通过互联网面向世界的路径,它们的成长性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阿里巴巴正成为它们最现实的选择。

揭秘阿里巴巴‘造富奇迹’:催生近千名百万富翁潮

带动客户“创富群”

四年前,浙江本州车业集团董事长童国斌因国内多数城市的“禁摩令”而困扰。作为年产摩托车30万辆、发动机50万台的大型企业负责人,他内心充满期待——既然国内市场受限,那就将产品销往全球。

然而,这并非易事——他的本州集团并无自营出口权,甚至设立境外办事处都异常困难,如何将产品销往海外?此时,童国斌想到了同乡马云及其创立的阿里巴巴。

那时的马云虽未如今日般声名显赫,但阿里巴巴已在全球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童国斌通过阿里巴巴找到了第一位海外客户,这家西班牙企业与本州集团签订了三个货柜的合同。至今,本州已成功转型,出口额占集团销售额的比例高达86%。

与童国斌有着相似经历的“网商”们,如今已成为阿里巴巴的宝贵资源。马云及其阿里巴巴正努力将更多我国中小企业从盲目生产中解脱出来,帮助它们与全球的买家建立联系。在这一过程中,阿里巴巴通过向制造商收取推广费用,逐步实现国际化。

“几乎是一起成长,一起走向全球化”,这或许就是马云所说的,在未来几年内,阿里巴巴要“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培养100万个中小型企业”的信心所在。

超过50倍的认购

在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六楼的网站流量监测室,马云每天都会在某一时刻出现在这里,注视着闪烁的流量地图。在这个有着强烈军人情结的小个子眼中,地图的瞬间变化背后,隐藏着无数创富故事。

敏锐的资本自然不会忽视这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细节。10月23日,香港传来消息,阿里巴巴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股份认购已结束。不到一周时间内,阿里巴巴的机构配售部分认购已超过50倍。初步估计,冻结的机构资金已超过600亿美元。

揭秘阿里巴巴‘造富奇迹’:催生近千名百万富翁潮

机构投资者热烈认购带来的首个结果是:阿里巴巴再次上调定价区间至最高13.5港元。以阿里巴巴2007年预测盈利6.22亿元人民币(约合8280万美元)及上调后的招股价区间计算,其市盈率将在94.5至106.3倍之间。据此,阿里巴巴有望成为联交所近年定价最高的新股。自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鲜有新股以近百倍市盈率上市。

资本市场更容易看到概念背后的真实情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相信,通过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能帮他们找到更多客户并降低销售成本。这正是阿里巴巴过去几年所努力的方向。

机构投资者透露,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的中国企业迅速增加,阿里巴巴今年的利润可能会增长两倍。高增长的业绩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观察:IPO神话背后

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后,将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后续业务中,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此前,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占中国B2B市场的69%,位居第二的环球资源仅占8.4%。

在传统中国经济学界看来,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江浙地区,其产品销售体系建立在历史基础之上,即“业务员模式”。这是一个在中国被称为江浙典型原始销售模型的模式: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通过销售员将销售终端连接起来,这往往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和产品销售体系的不稳定性。

因此,当几年前阿里巴巴开始在中小企业中尝试构建互联网化的销售体系时,许多人断言,它需要做的不仅是教育和引导销售者和购买者,还需要中小企业摒弃原有的销售模式——这或许取决于市场的力量,也可能取决于中小企业自我发展的意识。

但这正是马云始终坚信的。在向资本市场推广时,马云乐于阐述这样一个观点:阿里巴巴已成为连接中国盲目生产的制造商和世界各地寻求购买中国廉价商品的买家之间的虚拟纽带,并希望将这一纽带扩展到全球买家和卖家。这不仅是马云的信念,更是阿里巴巴发展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