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增长脚步放缓,中美贸易摩擦自去年以来持续升温。经过多轮关税互加后,双方在本月15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表面上略有缓和,实则贸易关系依旧紧张,暗流涌动。在全球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香港出口业务难免受到冲击。根据政府数据,自去年11月起,香港出口已陷入负增长,跌幅持续,今年前10个月出口额同比下跌5.1%,预计全年出口货值将下降4%,明年跌幅有望略微收窄至2%。

今年香港货物出口持续疲软,政府数据显示,首季度整体货物出口同比下降4.2%,第二季度跌幅扩大至6.1%,第三季度更是加剧至7.2%,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面对全球需求减弱,香港今年出口呈现衰退态势,跌幅持续。(图片源自Shutterstock)

亚洲地区出口普遍遭遇跌幅

香港贸易发展局大中华区助理首席经济学家曾诗韵指出,随着全球需求减缓,亚洲市场亦无法幸免。与区域内其他经济体相比,香港的跌幅并不算特别严重,如今年前10个月新加坡出口下降6.1%,而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分别减少5.2%和10.7%。

她表示,在出口市场方面,香港对美国出口跌幅最为显著,达13.2%,而对欧盟和中国内地的出口则分别下降4%和6%。与中美贸易紧密相关的供应链市场出口同样受到影响,其中对日本和越南的出口分别减少4.5%和3.8%。

离岸贸易指数和出口指数均创新低

今年第四季度,香港贸易发展局出口指数跌至18.8,创历史新低,较第三季度的27.4下跌8.6点,也低于金融危机时期的22.3点。离岸贸易指数为21.7,较上季度下跌11.8点,同样创下历史新低。

她解释,离岸贸易指的是不经过香港运输但由香港出口商处理的贸易。指数继续在收缩领域内下跌,预示未来数月离岸贸易可能继续处于极度疲弱状态。

买家减少订货,港商态度略转乐观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今年第四季度70.8%的港商在贸易发展局的调查中表示,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买家削减订货量。其他影响方面,约58.1%的港商表示买家现在会更大力度压价,比例较上季度增加14%。另有约19.7%表示订单被取消,约19%需承担部分额外关税成本,10.2%表示被要求延期付运。

她表示,尽管更多港商表示中美贸易争端影响了他们的业务,但对于未来数月出口表现可能受到的影响,他们的态度较之前略微乐观。约58.5%的港商仍担心贸易争端会带来负面影响,较上季度的61%有所减少,而认为最坏影响已过去的受访者比例增至40.5%。另外,她指出,65%的港商预计明年整体销售额将同比下跌。

关家明:社会事件对香港物流影响较小

自6月起,反修例风波引发的一系列示威活动持续至今。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社会事件对香港物流方面的影响较小,因为目前香港在货物运输方面海运占比较大,而空运货运量较少,尽管空运货值远高于海运,早前香港机场也曾受到影响,但影响客运多于货运,因此影响不大。

关家明指出,社会事件影响香港在贸易方面的展会及客户信心等,预计相关影响将滞后出现。

关氏表示,本地因素虽影响,但并非港商最关注的忧虑,全球需求放缓及中美紧张关系才是首要忧虑。

日前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美方表示,中方同意购买更多农产品,将购买总额提升至每年500亿美元。有人认为香港或能从中受益,关氏表示,目前中美农产品贸易上香港参与程度不高,因为香港港口设备主要用于运载大型货物,如制造业机械部件等,而农产品等货物较难处理。但若处理相关贸易业务环节,如租船及中介服务等,香港或能参与其中。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侧重内需,关氏表示,这对香港贸易肯定会有影响。他解释,内需并非指自给自足,而是以内部需求带动,该需求可以来自内部生产或来自世界各地,认为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贸易要素,寄望香港与时俱进,争取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关氏指出,目前有关香港在全球贸易港口排名的数据低估了香港的贸易地位。他以离岸贸易数据为例,世界各地对离岸贸易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因出口商处理的贸易不会记录在香港海关数据中,这种做法在世界各地并不常见。香港在深圳东莞一带有大量工厂,对其中生产过程及其他流程的参与度高,若将香港处理的贸易量和离岸贸易数据相加,估计贸易量可达约1.7万亿美元,以此计算,香港在全球贸易港口的排名将大幅上升。

明年中国出口至美国平均关税16%

【前瞻分析】貿戰影響持續 香港出口寒冬中迎明年改善曙光

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学家刘健恒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签署后,在中美贸易谈判没有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平均关税将由目前的18%降至16%,预计明年大部分时间关税也将偏高。

刘健恒预计,随着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中美贸易氛围将改善,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企业信心可能部分恢复,加强在中国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香港或能从中国内需中受益。他指出,若本月香港出口数据仍为负数,由于基数较低,预计同比跌幅将有所收窄。

撰文:吴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