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小米两大行业巨头近期在新能源领域引发热议,成为舆论焦点。

比亚迪的开年大招——定价八万元的车型,让众多同行措手不及,纷纷匆忙应对降价潮。

这波降价潮背后的推手,是碳酸锂价格下跌导致电池成本降低,为新能源车企腾出了降价空间。

尽管锂电池已成为行业主流,但其续航和电池衰减问题一直备受诟病,迫使众多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探索新技术——固态电池。

锂电池的诸多弊端使得固态电池逐渐崭露头角。

300014引领固态电池革命,成长潜力直追宁德时代!

自1985年锂离子电池诞生以来,它极大地推动了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并助力社会向智能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锂离子电池也在不断优化,追求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和循环寿命更长。

然而,当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已接近材料性能的极限,能量密度难以突破350Wh/kg,且存在安全隐患,如电解液的挥发、干涸和泄漏等问题。

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有望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并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升级方向。

全球范围内,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试制正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产业化进程受到材料技术和制备技术尚未成熟等因素的制约。

业界预计,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而在此之前的过渡技术方案则是半固态电池。

各国纷纷布局固态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企业数量最多,技术实力雄厚,如宁德时代、中科大等。

日本在技术和专利方面领先,丰田等企业研究固态电池较早,主要押注硫化物电解质。

欧美国家则主要由传统车企和初创公司进行研究。

预计到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元,到2030年将突破20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5.01%。

同期,国内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将从24GWh猛增至250GWh,复合增速达到74.66%。

固态电池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电芯材料制造和固态电池制造、下游应用市场三部分。

上游原材料及设备包括锂、锰、钴、石墨等基础材料和电芯材料,固态电池的电池材料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

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企业为固态电池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中游环节包括电芯材料的制造和固态电池的制造,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此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

300014引领固态电池革命,成长潜力直追宁德时代!

下游应用市场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电动工具等。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形成,为新能源汽车等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产业链将持续发展并加速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