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基本思维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装备更多高效的分析工具和视角,这不仅助力我们系统化地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复杂性,还能帮助我们辨别真伪,区分智慧与肤浅的“事后诸葛亮”。

本文是我长期投身行业研究,逐步积累和调整的阶段性成就。我深刻认同投资领域的一条格言:拥有框架优于无框架。同时,我也想为辛勤的研究者们正名,研究工作深不可测,复杂多变,那些宣扬“投资简单”的人,要么已经历复杂过程,成功化繁为简,要么可能陷入了教条主义的陷阱,误以为依赖几个简单的教条就能扭转乾坤。

常识和教条往往在事后才显现其正确性。我们常常在止损和资产回撤后反复反思,最终或许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却仍是一位蹩脚的投资者。我们必须正视自身认知和预测能力的局限,直面投资本身的复杂性。

在基本思维框架之上,我们可以添加更多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视角,以系统化思考,认识复杂性,辨别真伪,区分智慧与肤浅。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可根据个人经验和认知,自由增删,为我所用。

1

公司研究基本要素

行业背景:产业链/竞争格局/波特五力/SCP模型/博弈论

企业本身:商业模式/非企业属性/人-文化-生态-战略

历史表现:成长性/战略能力/优势构建/抗风险能力/管理

定位、竞争战略与核心竞争力(市场-资产-能力)

管理层与治理:进取心+诚信+动力+战略+历史表现

公司价值链分析/关键驱动因素

产品与业务:客户需求/供需前景/定价权/周期性/新兴业务扩展

财务表现与归因:盈利性-杜邦分析/经营效率/成长性/现金流/资产负债表/资本支出

业绩预测:业务拆分/趋势/成长性/透明度/多情景分析

资本市场:增减持/诚信记录/融资/回购/股价波动/贝塔

风险分析:关键驱动因子的变化/关键环境变量的恶化

中国投行研究员高效必备:全方位公司分析框架解析!

2

公司分析变量一:市场需求空间

产品/技术/商业模式是否顺应社会发展?

市场需求/空间大小?是否启动?是否过于细分?

潜在客户类型?需求点、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

需求演变的驱动力?认知/心理需求/功能需求

未来3-5年需求趋势?是否将爆发、减弱或消亡?

潜在替代品?进入和退出的壁垒?

客户购买行为的决策逻辑?心理因素?

市场需求/市场的特点?周期性?波动性?区域性?

价格是否受管制?业务模式如何复制以实现增长?

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是否改变竞争格局?

3

公司分析变量二:护城河/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粗略分类如下:

无形资产:品牌-情感连接/专利/特许权/国家秘密/稀缺资源

转换成本:教育培训/转换风险/替代成本/情感联系-成瘾

网络效应:交易平台/技术平台-是否一招鲜吃遍天

成本优势:商业模式/流程/地理位置/资源/工艺/业务协同

规模优势:研发/原料/生产/分销/渠道/服务/定价权/费用

技术壁垒:技术领先/垄断-(并非不可攻破)

资源独占/资金壁垒/强大后发优势击败巨头

先发优势:区域性,市场小,产品同质

后发优势:退出壁垒高,重资产。低成本要素。学习成本低。

4

公司分析变量三:成长性

公司业务所处阶段?

成长动力是否充足?成长路径与逻辑是否清晰?

业务是否形成正反馈机制,越做越大越强?

个人成长逻辑与管理层思路是否一致?

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持续高成长?

是否聚焦主营业务,砍掉亏损业务?

公司产能、职能、管理等是否支持高成长?

分析时间框架是否合适?

定价、销量、成本、费用、税收、非经常性因素趋势?

如何判断公司/产业的成长周期位置?

产品/行业成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市场占有率、ROE无法提升标志成熟期到来?

盈利增速下滑而股价疯长见顶?如何实现成长?

区域扩张-新产品-渠道扩张-放量-提价-并购

国外是否有类似成功案例?其成长逻辑如何?

5

公司分析变量四:管理层与治理

正直进取透明+管理难度低+抓住机遇应对困境

实际控制人是谁?控制力如何?股权是否分散?

管理团队历史业绩?有无负面消息、历史污点?

上市公司近三年诚信记录?

重大决策流程是否严谨科学?

战略意图、行动与公司优势、投资逻辑是否吻合?

是否有低级管理失误?如何应对?成效如何?

企业家价值观、经历、个性、人格魅力?

强项和短板?是否谦虚专业、坚韧?

团队学习能力、视野、市场敏感度?

团队技能组合是否满足当前竞争和经营需要?

有无雄心壮志?激进or保守?

团队激励机制、凝聚力、战斗力?

文化与价值观基因?竞争文化-狼性,鼓励创新-轻松平等

信任、平等、责任感、进取、放权,能否吸引一流人才?

管理层薪酬?团队稳定性?

公司是否领导产业链实现共赢?

同行、对手或上下游对公司团队看法?

过往承诺是否兑现?是内在努力还是外部因素?

是否愿与资本市场长期诚实、充分、透明沟通?

是否回避或美化利空、掩饰、过度乐观?

高层对行业、公司及业务战略的理解是否清晰?

商业模式是否合法、创造价值、可持续并符合大趋势?

最大风险是什么?是否具备战略前瞻性?

是否有高管亲属在供应商中任职或持股?

业务管理难度如何?

公司如何创造新的增长点?

历史重大决策是否以股东利益为导向?

过去决策带来哪些结果?是否布局未来竞争和增长?

6

公司分析变量五:安全边际

分析的不确定性?信息掌握程度?关键观察点?

投资逻辑是否强健?中小市值?规模是成长的敌人?

股价大幅调整后量缩价稳?横盘震荡?死多头意见有变化?

股票目标价如何定?短期利空因素导致股价下行机会?

负面冲击后能否东山再起?

强大竞争优势?卓越管理层?

7

公司选择之逆向思维一:警惕陷阱

被新技术淘汰的公司

赢家通吃行业的小弟

充分竞争、产能过剩的重资产夕阳产业

周期性公司景气顶点

细分小行业/产品单一,高增长后遇市场空间瓶颈

会计造假高成长:虚报收入、渠道压货、过度提价、Q4变脸

成熟周期股的高成长

竞争对手退出的高成长

基数低的高成长

依赖大客户型,需评估自身实力、依赖度和大客户成长性

现金流紧张、应收款与收入暴增、账面现金少、大量垫资的工程公司

盲目多元(企业家“做大做强然后做死”流程)

缺乏持续研发/推新品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单品周期短的公司)

控制权分散无人负责

大企业病与国企病:官僚、僵化、内耗、反应慢、无活力

8

公司选择之逆向思维二:防止欺诈和情绪化

确认前五大客户与终端用户,防止虚假大订单

巨额订单,主业无关的热门收购

产业上下游草根调研,与公司、分析师观点印证

消费属性公司终端/消费者调研

警惕财务报表造假,关注现金流/应收应付款趋势

观点与逻辑应有可靠细节、基本结论支持

信息提供者可靠性?相关利益?偏见?

独立思考,不盲信他人(同行/权威/朋友)

分析师推荐时市场情绪是否热情高涨

分析过程事实、确定趋势、合理推测、个人幻想、偏见、价值观?

是否被概念、结论、其他牛股、心理地图锚定?

错误的推理和思维方式?

如何反驳、推翻投资逻辑?有效性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