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科创短板拦路虎,敏实集团面临五大挑战
经过半年的首轮问询,敏实集团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之路依旧停滞不前,依旧停留在问询环节。
敏实集团作为港股上市公司,计划回归A股市场并登陆科创板,但其科创属性备受质疑。除此之外,公司实控人可能存在违规任职问题、上市前大额分红后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巨额举债等情形,均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此外,敏实集团还频繁因环保问题被处罚、陷入多起劳动纠纷,企业形象受损。
一、科创属性成疑
敏实集团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金属饰条、塑件、铝件、铝电池盒及工装模具等。其中,金属饰条、塑件和铝件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总体营收约90%。
这样的营收结构让人不禁质疑,敏实集团究竟是否符合科创板的科创属性要求。
根据公司招股书,铝电池盒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模块的载体,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虽然看似与科创板的要求相符,但铝电池盒产品直到2019年才开始产生收入,当年仅占总营收的微不足道0.75%。
证监会2021年4月发布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主要从研发投入、发明专利、营业收入、研发人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特别强调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情形。其中第五条要求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达到50项以上。
然而,铝电池盒并非敏实集团的主营业务,其科创属性自然受到质疑。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也对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和研发能力进行了重点审查。
二、实控人涉嫌违规任职
招股书显示,敏实集团实控人秦荣华在2008年的一笔收购交易中未能充分披露关联关系,导致交易未被视为关联交易,相关信息披露和决策程序未能履行。
2019年,香港法院对此作出判决,要求秦荣华向敏实集团子公司支付1200万元及利息作为补偿,并颁布为期六年的取消资格令,禁止其在未经法院许可的情况下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等职务。
尽管秦荣华在2019年辞去敏实集团执行董事职务,但公开信息显示,其仍以董事长身份参与公司活动,与公司声明存在矛盾。
三、资金雄厚却巨额举债
报告期内,敏实集团货币资金持续增加,从2018年的45.88亿元增至2020年的69.2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逐年上升。然而,与此同时,公司的借款规模也在扩大,短期和长期借款总额在2020年达到65.19亿元,增幅显著。
面对充足的货币资金和高额借款,敏实集团解释称,这是出于外币成本较低和全球化战略布局的考虑,但这样的解释并未完全打消市场疑虑。
四、上市前大额分红后募资补流
敏实集团计划募资65亿元,其中16.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达25%。然而,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已超过70亿元,流动性并不紧张。
在报告期内,敏实集团进行了多次大额分红,总计高达27.1亿元。对于为何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仍需募资补流,公司的解释并未获得投资者认可。
五、环保问题频发
在ESG原则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敏实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因环境违法受到处罚,企业形象受损。
六、劳动纠纷不断
敏实集团还涉及多起劳动纠纷,多次因违反劳动法被判决赔偿。此外,公司还存在未为全部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情况。
对于环保问题和劳动纠纷,敏实集团表示将不断改进,以维护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关系。
在回A股上市过程中,公司股东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进行了减持,引发市场关注。敏实集团认为这是正常的股东权益变动,不建议过度解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