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待“北风”助力,港陆通关指日可待!昨日,港府详细介绍了“香港健康码”的申请流程,北上人士需先行体验,显然港府已从前次推广“安心出行”引发的小波折中吸取了教训,提供了多项支持和解释。

尽管内地对港人通过实名制系统自主申报行程的信心尚需观察实际运行情况,但近期本地连续发现新冠变异株Omicron输入病例,已明确显示边境防线仍需加强。

强调与“安心”不同,确保隐私安全

下周五上午9时,港康码系统将正式开放,市民可用身份证、电话和住址证明进行注册,提前熟悉功能,以便通关时顺利使用。同时,最新的3.0版本“安心出行”也将同步上线。

与粤港澳三地安全通关重要环节的港康码不同,创新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强调,目前及未来均无需将“安心出行”改为实名制。面对公众隐私担忧,当局重申,一般用户使用“安心出行”的31天行程记录仅存储在手机中,只有意向获取绿码前往内地时,才需上传21天的数据至港康码系统。若过境后成为高风险人士,内地或澳门才会使用这些数据。

尽管港府刻意区分两者,但可见当局在上月强制多场所使用“安心出行”时反思了混乱局面,为港康码用户争取免费手机和数据卡,准备派员深入社区协助申请,并设立查询热线,回应了弱势群体的诸多顾虑。

借鉴港康碼经验,加速边境防控优化通关效率

当局明确,若市民在港康码系统中上传虚假信息,将承担刑事责任,无意漏报行程则无碍,居家用户甚至可提交空白行程记录,但始终需要市民全力支持和配合。

面对内地媒体关于本港无法像内地一样通过手机网络自动检测用户14天去向的担忧,薛永恒回应称,内地专家同意尽管双方技术不同,但也能共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

呼吸系统科专家梁子超认为,目前港人在许多场所无需记录行程,是防疫的重大漏洞。在拥挤的港铁和巴士等公共交通中加入蓝牙系统,让“安心出行”自动记录,是一种可行且成本低的弥补措施,但需立法实现。

两例确诊涉及尼国,暴露防疫漏洞

种种迹象表明Omicron的传染力超过Delta,但全球基因排序工作滞后。从尼日利亚抵港的第三名患者本周一已确诊为Omicron,但当地直到前天才公布首例,这充分证明了港府利用地方爆发记录限制入境的滞后风险。

本港第四名确诊者是一名上月下旬从尼国出发,过境香港时在机场滞留4天的未接种疫苗男子,这也暴露了现有转机安排的漏洞。本港未必需要重新回到去年疫情初期完全停止转机服务,但医学专家支持要求过境旅客同样接种疫苗,若未能按规定24小时内离境,应改为送至检疫处所隔离和检测。

港人热切期待开关,坊间不时传出“小通关”的消息,创新科技局昨日仅重申,目前正处于最后准备阶段,将尽快报告准确时间。对于本港空路外防输入的弱点,不仅内地,连市民也充满疑虑,当局必须全力弥补漏洞,并广泛听取民意改善,如考虑推出可直接替代“安心出行”的单一港康码程序,以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