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少年财经素养,存钱意识待加强
财经教育深化价值观念,塑造理财智慧
财经修养的培育核心在于滋养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尤其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运用金钱,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成年后提升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质。
财经修养教育应跨越学科界限,融合金融知识与语文、数学等学科,通过构建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金融技能。
暑假期间,杨浦区的学生们围绕财经话题,进行了跨学科的探索和研究,如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对产业的影响、生态农场设计材料选择,以及肥皂制作成本与市场前景等。
这种探索活动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上海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朱小虎认为,随着环境变化,中小学生面临的金融环境日益复杂,提升财经素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据悉,东昌中学、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平凉路第三小学等在上海正开展财经素养教学实践。专家呼吁,财经素养教育应形成体系,配备成熟教材,让理财智慧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金融活动的深入,对学生的财经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财富的增长,青少年参与金融决策的比例逐年上升。然而,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他们往往难以辨别和使用金融产品,容易遭受损失。
朱小虎指出,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金钱观,提升理财能力,合理使用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PISA2015的定义,财经素养涉及财经概念的理解力、应用技能、动机和信心,以做出有效决策,提升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财经素养现状参差不齐。小学生对个人财务活动态度积极,但财经知识有限;初中生态度良好,但知识积累和行为实践有所欠缺;高中生金钱意识正确,但金融安全知识不足。
中央财经大学孟祥轶解读,青少年金融知识不足可能导致成年后储蓄不足、信用卡依赖和负债问题,这是全球性问题。调查显示,仅20.8%的中国青少年为未来存钱。
实际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朱小虎强调,财经素养教育应超越简单的赚钱花钱教学,注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的财经素养教育起步较早,但尚未形成完整学科体系。财经素养教育应融合多学科,通过课程设计、教材研发、教学组织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自2016年9月起,杨浦区教育局组织成立“财智”创新实验室联盟,聚焦财经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开展实践研究。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