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数据分析指标与术语解析——数据分析方法综述
数据分析时,我们鲜少直接接触原始数据,因其孤立无意义。通常,我们会先行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诸如总和、均值计算、频次统计等,借此引入各类分析指标和术语,它们能拓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得以多维度深入挖掘数据内涵。
1. 平均数,即算术平均数,是将所有数据加起来除以数据量得到的结果。比如,一家公司前四个月的销售额分别是200万、300万、400万、500万,那么平均月销售额为350万。虽然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广泛使用,但也容易引导出错误的结论。
2. 绝对数代表总量,是数据聚合的结果,反映客观现象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总体规模。相对数则是两个相关数据的比值,用来表示对比变化,如公司的男女比例、销售额的月增长率等。
3. 百分比是相对数的一种,分母为1,即百分率。而百分点描述的是不同时间点百分比的变动幅度,比如销售额占比从去年的25%增至今年的35%,我们说增长了10个百分点。
4. 频数和频率分别指数据出现的次数和该次数与总数的比值。例如,抛硬币10次,正面出现4次,那么正面出现的频率是4/10,频数是4。
5. 比例和比率描述的是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比例常用百分比表示,比率则用“几比几”的形式。
6. 倍数和番数分别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以及原数的2的n次方倍。
7. 同比和环比分别指与历史同期和前一个统计周期的比较。
8. 字段和记录在数据分析中分别指代数据的属性和具体实例。
9. 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有时它能比平均数提供更准确的描述。
10. 中位数是将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的值,能更真实地反映数据分布情况。
11. 加权算术平均数考虑了数据的重要性,为每个数据分配权重,适用于分组数据。
12.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数据间有乘除关系的情况,如计算多个连续过程的平均合格率。
此外,数据分析中还有最大最小值、方差、标准差等指标,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场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数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