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与历史发展轨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汇管理体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我国外汇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外汇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外汇收入和支出由国家统一管理。当时,外汇的主要来源是出口贸易和侨汇,主要用于进口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的物资和技术。由于外汇资源紧张,我国采取了“以出定进”的原则,即根据出口收汇情况确定进口用汇规模。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外汇管理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汇管理体制逐步放宽。198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成立,负责全国外汇管理工作。这一时期,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 实行外汇留成制度。为鼓励出口,我国对出口企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出口企业将外汇收入的一部分留归自己支配,另一部分上缴国家。
2. 建立外汇调剂市场。1988年,我国开始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允许企业将剩余外汇卖给其他需要外汇的企业。外汇调剂市场的建立,为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渠道。
3. 逐步放宽外汇管制。198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放宽了外汇管制,允许企业自主使用留成外汇,扩大了外汇使用范围。
三、1990年代的外汇管理改革
1990年代,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汇率并轨。1994年,我国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制度。这一改革为我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1994年,我国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允许银行之间进行外汇交易。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建立,提高了外汇市场的流动性。
3. 逐步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21世纪初的外汇管理改革
21世纪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汇率制度。
2. 推进外汇市场发展。我国不断推进外汇市场发展,扩大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提高外汇市场流动性。
3. 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为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我国加强了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完善了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