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农历二月十八,周三,美好的一天从阅读《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开始。

每日晨语:纠结源于格局狭窄,过分计较得失。在抉择时刻,常被臆想的后果搅乱思绪,难以权衡利弊;常被异议搞得焦虑,无暇自我提升。纠结与犹豫错失良机,难成大器。摇摆不定者,终困于曲折之路,永无止境。坚守本心,坚定信念,乃当下最可贵之品质!周三,早安!

一、早读分享

1、工信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始终坚持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将深化与世界各国企业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生态环境部:中国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和行动。在生态环境质量、能源转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在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升上,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3、以数据开放与算力开发为抓手,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第一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特别是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以及“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这些是本次报告的亮点之一,同时也说明了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从数据开放和算力开发等两个关键方面入手。

4、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踏上三湘大地,目光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来到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要求“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5、畅通回收循环利用渠道。国务院近日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其中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聚焦回收换新、二手流通、再生利用等环节。

6、以整体性治理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对我国新时代城市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的风险特征,建设安全韧性城市,需要以系统思维进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整体性治理。

2024年3月27日周三早读精选:现代财经要闻速览

7、山东肥城:智改数转促“老树”发“新芽”。发轫于一家小毛巾厂,如今一跃成为中国非织造布十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行业巨人”,位于山东肥城高新区的山东泰鹏集团通过智改数改,传统纺织“老树”发“新芽”。

8、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春日,漫步甘肃兰州新区栖霞湖畔,感受到草木蔓发,碧水澄澈的美景。用好“引大入秦”的水,再经过合理规划建设,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怡人风光。兰州新区地处甘肃中部,是我国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曾经,这里多为丘峁荒地,水不存,树不长,生态环境脆弱,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9、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氢能已成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点布局的产业。

10、挖深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长钱“蓄水池”。证券日报文章称,除了放宽长期资金“不能投”限制外,还要解决其“不愿投”的心理包袱问题。当前,受市场环境影响,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环节并不畅通,面临着项目不确定性高、预期回报低、退出难等问题。

11、AI在企业的落地实践: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员工培训?2024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还在加速繁荣。从Sora的横空出世,到AI在智能手机、PC端的应用,AI的落地场景变得越来越丰富。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上,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展现它的更多可能性。

12、ESG为媒,中企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重点,本质是以创新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的创新拓展机会。

二、今日财经期刊佳作关注

流通业数字化投入与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作者:王家荣,陈锦然,李陈华.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年第12期

导读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然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影响,并基于“质量”和“效率”双重视角考虑了国内市场条件在其间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数字化投入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进一步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效应两条渠道实现。(2)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物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竞争优势较低行业、省际数字化投入偏好性较强的样本中,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3)从“质量”和“效率”双重维度改善国内市场条件,能够“放大”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大数据要素在流通中的渗透力度,在更广、更宽、更远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媒介交换,是有效推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提升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市场一体化;

引用格式:王家荣,陈锦然,李陈华.流通业数字化投入与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3(12):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推动了国内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产业格局调整,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但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重新抬头等现实问题导致“卡链”“断链”“掉链”风险加大,我国作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自然会在国际分工合作过程中面临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性等多重层面的冲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当前时代情境下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今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于内生能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是支撑产业链延伸拓展、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应有之义(谢莉娟等,2021)[1]。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培育不仅是应对世界经济风云变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现实举措,而且能够通过挖掘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与研发潜力,推动价值链向上游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进而有助于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自主性(宋玉洁和乔翠霞,2022)[2]。然而相对于全球价值链成熟的体系建设和合作分工,国内价值链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大而不强”“低端锁定”等发展缺陷较为明显,并且后者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非均衡状态,为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埋下诸多隐患(黎峰,2016;谢莉娟和陈锦然,2022)[3-4]。因此,如何增强价值链各个任务环节的内在关联、促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指引下理应关注且深刻剖析的核心命题。

既有研究聚焦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一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从这一动态辩证关系中关注到流通作为有效衔接经济循环各环节的“大动脉”(王一鸣,2020)[5],能够通过上连生产、下连消费的媒介性功能反作用于生产,使生产制造效率提升(陈锦然等,2022)[6]。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伴随经济活动的泛连接化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选择和必然趋势。《“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应“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动商贸流通设施、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交易结算等数字化联动升级”(1)《“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4/content_5670259.htm。。诸多流通领域的相关研究业已证实,数字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推进流通业在经营业态、商业模式以及组织单元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并且通过降本增效、业态创新和构建创新生态网络等形式赋能流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朝鲜,2022)[7],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流通运营效率(杨向阳等,2023;丁宁和丁华,2020)[8-9]。然而,既有研究主要聚焦分析流通业的概念特性、发展历程与功能定位,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下传统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与发展路径的研究尚有不足。(2)既有与流通业数字化转型有关的相关文献,大多采用上市流通企业年报中“数字化相关词频占比”或“企业是否从事数字技术相关业务活动”等方法对“流通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和水平进行测度(李朝鲜,2022;杨向阳等,2023)[7-8],而本文基于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从数据要素的中间投入与最终使用的视角出发测度“流通业数字化投入”,是对以往流通业数字化测度方法的一定拓展和丰富。传统商贸流通业中投入的数据要素越多,越能驱动流通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因此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交叉使用流通业“数字化投入”与“数字化转型”相关概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流通业如何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充分应用和深度融合影响国内价值链分工水平和效率,在既有文献中针对这一视角的研究亦较为缺乏。对以上问题的解析和回答既能够契合当前以新场景、新技术、新形势为特征的时代背景,而且可以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提供方向指引。

此外,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兴流通形式能够使商品交换关系的地理空间范围无边界拓展,依托比较优势配置的区段切割和环节拆分,生产分工所需的商品资源要素来自全国不同的区域市场,那么基于宏观层面的市场运行效率则不容忽视(谢莉娟和张昊,2015)[10],尤其是要关注当前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在国内市场条件的相关研究中,既有文献普遍围绕以市场整合程度为代表的“软件”保障和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特征的“硬件”基础这两类因素进行充分讨论(桂琦寒等,2006;范欣等,2017)[11-12],一方面,地区间暗设的隐性贸易壁垒影响着生产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竞争选择效应的发挥(张昊,2020)[13],能够体现为国内市场“软件”环境培育的“质量”维度;另一方面,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市场触达能力提升是促进商品交换实现的重要基础(李兰冰等,2019)[14],能够彰显为国内市场“硬件”发展的“效率”维度。在流通与生产互动的相关文献中,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扮演的重要角色已然得到印证(陈锦然等,2022)[6],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向流通业这类非数字部门的渗透延伸,这一问题理应得到进一步探究和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投入数字化视角丰富了流通业数字化的测度思路。本文结合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使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各省份流通业中的数字技术、服务应用和渗透水平进行细致核算,为从投入数字化视角分析与认识流通业数字化发展程度提供了测度方法。第二,加深了对数字经济时代下流通业与国内价值链分工间互动关系的再认识。本文立足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流通业发展的现实背景,考察了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影响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效应和机制,及其在不同流通业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竞争优势行业、数字化投入来源中的异质性表现,是对既有流通与生产互动关系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第三,引入国内市场条件的互补性作用分析,厘清了流通业数字化推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基础性条件。本文从“质量”和“效率”的双重维度界定了国内市场条件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市场条件在流通业数字化影响国内价值链分工中的互补性作用,为推进流通业数字化释放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助力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具体解析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影响机制和国内市场条件的互补性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介绍模型设定、变量测度和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报告了实证分析和结果;第五部分从“质量”和“效率”双重视角考察国内市场条件的互补性作用;第六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启示。

基于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