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之路,携手‘科创+产业’共腾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推动中部地区振兴的大背景下,强调要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书写中部地区崛起的新篇章。为此,本版即日起推出一系列评论文章,旨在探讨实践经验,提炼启示,助力中部地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实现更大飞跃。
——编者按
对话嘉宾:
周珊珊 本报评论员
肖擎 湖北日报评论员
韩小乔 安徽日报评论员
周珊珊: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应引领产业变革,培育新生产力。湖北与安徽均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肖擎:湖北作为国家创新型省份的先锋,拥有132所高校。近年来,湖北聚焦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激发潜能,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促使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环境,以实际行动支撑科技创新。
韩小乔:安徽的战略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已成为共识。安徽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融合,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将科技创新纳入省委季度评估,推动创新成果常态化监测。
周珊珊:中部地区制造业成就显著,如何依托实体经济,强化先进制造业,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韩小乔: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四。安徽围绕整车企业打造产业链,形成多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涵盖多种技术路线。找准关键,牵住发展“牛鼻子”,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肖擎:武汉光谷汇聚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构建起供应链体系优势。湖北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完善数字化、物流、供应链、贸易网络,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竞争力。
周珊珊:如何将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创新资源,开辟新生产力成长的“苗圃”,并实现科技创新的主动掌控?
肖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紧密合作的上游下游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湖北车规级芯片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启示意义。东风汽车集团联合多家单位成立创新联合体,一年多时间实现了多项突破。
韩小乔:安徽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缩短审批流程,提升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改革试点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大幅提升,新设或增资企业市值增长显著。
周珊珊:面向未来,如何积累力量,赢得竞争?
肖擎:湖北构建科技力量矩阵,布局创新项目,推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应用、新物种涌现、新赛道爆发的正反馈循环,助力中部地区崛起。
韩小乔:安徽在量子科技与产业布局方面走在前列,合肥汇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多家。安徽正脚踏实地,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结合前沿技术趋势,壮大产业集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