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数据变动吸引投资者眼球:自10月下旬起,之前一路走高的融券余额出现急速下滑。根据交易所数据,沪深两市融券余额在过去一个月内减少近300亿元,逼近年内最低水平。

股指期货市场也显现出新的趋势,摆脱了今年下半年的深度贴水状态。沪深300期指主力合约近期恢复至平水,而上证50期指主力合约更是连续出现升水。

针对这些市场变化,本报记者采访了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吴开达一个月前便预测股指期货贴水现象将得到改善,并将打新资金退出视为其精准预测的关键依据。

融券余额骤降 期指贴水收窄 '空头信号' 近期急剧衰减之谜

“空头指标”大幅下滑,

今年初以来,受融券资源日益充足等因素推动,沪深两市融券余额整体呈增长态势,9月中旬一度突破1700亿元大关,刷新历史纪录。然而,10月下旬起,融券规模遭遇连续下滑,一个月内余额从1630亿元降至1360亿元,逼近3月份的年内最低点。

与此同时,中金所三大股指期货近期贴水明显收窄。

以上证50期指为例,今年前九个月,主力合约约80%的交易日处于贴水状态,贴水幅度多次超过20点。但10月下旬起,上证50期指转为连续升水,过去25个交易日中有19天升水,平均升水幅度为3.5点。

沪深300期指主力合约近期也摆脱了贴水趋势,11月以来升水与贴水交易日数大致相当。

打新资金退出成为关键因素,

一个月前,吴开达在其报告中预测股指期货贴水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善,当时正值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再现。

吴开达当时指出,新股破发将导致依赖打新收益的投资者逐步退出市场,而这类投资者的退出将对融券、股指期货市场产生影响。

近期,吴开达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打新市场进行了展望。他表示,融券余额下降、期指贴水收窄是“对冲型打新资金退出”与“春季躁动预期发酵”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吴开达认为,一方面,融券与股指期货市场部分反映了打新资金退出的变化,但需注意,打新资金退出存在滞后性,制度、认知和摩擦成本是滞后原因的核心。另一方面,“春季躁动”行情预期推动投资者行为前置,也影响了融券、股指期货市场。

关注打新收益的周期性波动,

经历10月下旬新股密集破发后,近期新股破发现象有所缓和。

吴开达认为,网下打新本质上是一种周期性行为。展望未来,新股将保持一定涨幅,同时也会有破发现象,但预计不会出现大面积破发,一、二级市场将保持合理价差。

吴开达解释,新股定价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受锁定期、战略配售、余额包销制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询价规则的变化将推动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打新收益分配方式也将由博弈入围转向研究分配,进而影响参与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