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发新意,正是奋斗时节。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两广的肉桂农人忙碌于葱郁的肉桂林间,攀登于蜿蜒的山道,劳作于轰鸣的厂房,以及沐浴在阳光下的晒场,到处弥漫着肉桂的辛辣香气。年后肉桂市场价格逐渐回暖,咨询购买的商家逐渐增多,农户们也跃跃欲试,准备开始剥皮工作。这是市场活力的复苏,还是如大病初愈之人,商业活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漫长的过程?

一、近年肉桂市场动态与需求状况

肉桂,我国独有的经济林木,兼具香料、药材与木材用途。我国肉桂种植以广西、广东为主,海南、云南、福建、四川、江西、贵州、湖南、浙江、台湾南部等地也有种植。全球桂皮生产以我国、越南、印尼为主,我国桂皮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广西产量占比超过一半。

桂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主要用于国外香料市场,少部分内销。近三年,我国遭受疫情重创,多个重点城市及地区多次按下“暂停键”,肉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外贸订单减少,不排除订单转移的可能。疫情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居民和农民收入下降,消费能力减弱,肉桂销量下滑,出口和内销均呈萎缩状态,产量转为库存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肉桂市场已连续数年疲软,价格维持在15-16元/公斤左右。

肉桂树生长周期长,采收难度大。虽然产地加工技术进步,产量有所增加,但市场拓展有限,价格波动不大,近十年来没有显著上涨。以中通为例,近五年平均价为16元/公斤,最高价出现在2019年8-9月,达21.5元/公斤。而2017年则为五年最低,全年维持在13元/公斤。

二、广西产地农户采收积极性高

今年肉桂采收比往年提前约一个月。春季3月至5月是桂皮采收的最佳时节,此时树液丰富,易于剥皮,且剥皮后肉桂树易于发芽,生皮制成干皮的比例较高。因此,多数桂农选择在春季剥皮。在大量上市前提前上市,可以提高肉桂皮的销售价格,增加经济收益;年初桂皮价格回暖也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首批肉桂生皮价格达到4元/市斤,随着产量增加,广西平南、容县主产地生皮收购价在3.2-3.5元/市斤之间。

目前,农户每天可采收约两百斤生皮。肉桂全身是宝,叶子和枝干均可带来收入,看似收入颇丰。然而,背后是农户们攀爬树木、肩挑背扛的辛勤劳作。若以肉桂生长采收周期十年计,年均收益率实则偏低。因此,农户多根据生皮市场行情选择当天采摘当天销售,或加工干货,或留待山间继续生长。

三、当前产地市场动态

目前,肉桂价格处于相对低谷。一方面,广西肉桂产量增加,加之近年肉桂价格高位,吸引大量加工企业进入,供应充足导致价格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肉桂出口贸易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内需相对低迷,市场行情承压,广西产肉桂市场价格保守,与去年相当。现产地新货加工上市的成品主要有烟桂、方块干货和桂丝,黑皮桂丝价格约14.5元/公斤,刮皮桂丝价格约23元/公斤。

四、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肉桂市场

春意盎然:药财有道,三月肉桂香飘万里

尽管产地加工技术进步,阴雨天气对干燥桂皮的影响减小,但增加了加工企业成本。晴朗天气有利于肉桂采收和加工。近期,两广产区连续大雨暴雨,对肉桂生皮产量产生影响:一是树皮和枝叶含水量高,加工损耗大,易发霉腐烂,成本上升,加工企业利润受损,部分企业停止收购加工;二是肉桂树木水分增加,剥皮难度加大,人均采剥生皮产量下降,影响农户采剥积极性;三是阴雨天气增加农户进山难度和风险,生皮销量不佳,对农户自行加工也不利。因此,产地干货产量直接受天气影响。

五、后期肉桂市场走势关键

肉桂主要用于调味料和中药材领域,受消费者需求影响较大。若消费者需求下降,可能导致市场行情疲软。但肉桂应用广泛,如食品加工、保健品、医药等领域,市场前景依然看好。同时,肉桂行业需加强推广宣传,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确保市场行情稳定发展。出口量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若需求增加,肉桂出口量将上升,价格也可能受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将恢复和扩大消费置于优先位置,肉桂市场需求增长可期,加上成本上升,售价也在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既是任务也是动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肉桂市场需求广泛,加工企业订单稳定,市场供需相对均衡。短期内肉桂行情稳定,长期关注仍有回报。肉桂从业者需关注市场动态,把握行情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调整营销策略。